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双减”之后,孩子们的时间去哪儿了?

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

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

 服务青少年发展



导读

周末、节假日没有校外学科培训,平日里书面作业也变少了。随着“双减”政策落地推行,我国基础教育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。


“双减”之后,孩子们的时间去哪儿了?


作业负担少了

休息睡眠多了


上学放学时间调整,是“双减”政策落地后,不少家长和孩子们最先感受到的直接变化。
 
“十一”假期后,杭州初中全面取消统一早读,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:00。根据要求,非寄宿制初中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:30,寄宿制初中晚上就寝熄灯时间不得迟于21:30。
 

集体跳绳活动

 
上学时间延迟,是为了给孩子们更充足的睡眠时间;放学时间推后,则是为了解决家长难以接送的“三点半”难题。
 
下午4时左右,走进安徽合肥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,操场上,田径社团、啦啦操社团、篮球社团等在进行训练;教学楼里,各年级均有“课后服务”,在老师指导下,学生们写作业、阅读、绘画……
 
手工软陶作品
 
“双减”改变的不仅是上学放学作息时刻,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分配,也有了明显变化。
 
据教育部统计,截至10月底,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中,99.3%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,97.1%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,学校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。
 

校外培训少了

兴趣爱好多了


减轻校内作业负担,减轻校外培训负担,正是“双减”目的所在。不用再“赶场上课”,能否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童年?
 
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,十多年来持续开展的“1+X”课程每学期已开到70多门,供全校学生选修,“双减”落地后愈发受到家长和学生欢迎。
 
“‘双减’本质上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追求育人的高质量。”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认为,一方面要踩住“刹车”,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求知、学会共处、学会做人。
 
上书法课
 
“双减”之后,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利用课余时间,或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,或走向户外进行体育锻炼,或捧起课外书、拾起画笔,打卡书店、博物馆等,投入更广阔的兴趣天地。
 
专家表示,“减”负担也要“涨”兴趣,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“双减”势必带来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,让孩子们在兴趣爱好的陪伴中乐享童年。

孩子时间变化

冲击传统理念


“双减”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,必然对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、教养方式带来冲击。改变惯性思维,减少家长的焦虑,需要一套“组合拳”。

 

舞蹈《太空》

“要以育人共同体建设为载体,深化家校协同工作。”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认为,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,让家长理解政策,信任教师工作。同时,要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法,提升家庭教育质量。
 
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建议,学校要以教学改革实绩赢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,并引导家长改变短视化、功利化教养心态,一些“双减”配套改革还需深入推进。
 
在“屋顶生态园”里收获胡萝卜
 
减负是一项长期任务、系统工程,需要政府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联动,久久为功。落实“双减”还需要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深化、社会用人评价导向变革,让人才成长通道更多元、更宽广,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教育生态。
 

来源:新华社,记者胡浩、史竞男,内容选登时有删减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
往期推荐

课外培训减了,孩子差距会越来越大?团团带你读懂“双减”政策!

“双减”落实情况如何?多地做法被教育部点赞

学生家长怎么看“双减”?团中央进行50万份样本大调查


校审 | 陈圣霞责编 | 马天宇
校对 | 邓玙谱编辑 | 栗婷婷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